成為變動時代的領導者:談文化轉型中的謙遜之道

世界動盪、變化越快,我們不再能用年度、季度預算規劃部門與公司時,該怎麼做?
疫情肆虐,預期營收趕不上變化,怎麼調整已經在進行中的方案?
《謙遜領導力》[00] 告訴領導者:從意識到組織內人與人之間的文化開始著手!

森林的另一側,是未知,在大自然中,過去的經驗不一定有效。

作者沙因在《謙遜領導力》很強調「文化」,裡面的軸度L1/L2等等就是從文化的角度出發,而謙遜領導力會發芽在L2的土壤上(實際上L1/L1/L2/L3是人際關係程度做為分界,也有提到領導力和文化是類似雞與蛋,難分孰先孰後)。他也有一套對組織文化的模型與洞見[01]。如圖一[02],大致上來說,是從表層行為-中層認知/觀點-底層假設。

左邊圖一,右邊圖二。

順道一提個人觀點,用金字塔呈現這模型,會是從「外部看到」,也就是我們看到其他人,會像冰山[04],行為最少,但背後假設、故事很多。而如果從組織、個人「內部往外看」,就適合另外一張往外拓張的漣漪圖:行為會是最多的,假設會是較少的,建議可參考另外一張圖二[03],原文是沒有大小區分的圖三[10]。

圖三

內容中有提到,我們透過「角色」來達到L1的交易關係,角色是指透過「職務」做對應任務,也就是已經被指派好、工作限定好。對應來說,就像是機器一般。

然而,疫情當下,我們要怎麼響應變化?書中的答案是:透過文化上的相互信任。

例如,從關注自己到關注他人、內部團隊;保持專業距離到開放與信任;不再專注組織架構,而是在元素間的相互共創(延伸閱讀:Sociocracy[05]);不是追求創新方法,而是先更理解客戶、利害關係人並探索彈性等。

書裡主要透過案例解釋「謙遜領導力」,而觀點上主要都是從管理者、領導者的視角。例如:車廠失去花了一年培育的優秀人才,因為整個組織文化停留在「老闆不想看到」要換器材這件事。

有點像《重塑組織》[06]提到的內容一樣,該怎樣從紅色系(L-1)琥珀(L1)往綠色(L2 — L3),甚至是青色邁進。

這本書是透過傳統管理者會看得懂的語言,介紹新時代的生存途徑之一,對傳統領導者來說,「顏色」可能不是他們的語言,因為要意識到自己之前是什麼顏色,相對痛苦,更別說要放下身為「領導」的假設。或許透過「謙遜領導力」這個關鍵字,以及內部案例對話,更能帶給領導者改變與洞見。

書中許多案例可以相互援引,像是車廠的案例,對於團隊成員建立了L2,比較靠近綠色、青色的關係,但上方還是橙色,因為上司不想聽到「換器材」,只想聽績效。(之後讀《人人成長的文化》[07]時,也可以再援引。)

相互對照最有趣的是,《謙遜領導力》的案例,是《重塑組織》的傳統案例中屬於保守、僵硬(紅色、琥珀色、橙色)的軍隊、醫院與企業。這是我回顧《重塑》時的新發現,也看到在Scrum中運用的案例[11]。

https://www.pmi.org/disciplined-agile/process/dae

總結來說,謙遜領導力是給「情境」出現變化,不能再追求以往途徑的「領導者」。

我還是喜歡《重塑》的比喻:如果企業不再是一台軍艦,比較像大自然,每個動物各司其職,且能隨時響應變化,不用像軍艦轉舵需要多方評估、上方下令後往下傳再執行;而是天一轉涼,各自即有自己應對的方式,使整個森林渡過突如其來的寒流。

另外同樣也有既視感的是g0v[08],讓我覺得很了不起,有個團體在台灣深耕多年,且做事時奉行的精神正是這些管理學書籍中,提到面對變化時可以有的架構、動作。

此外,沙因也是經驗學習[09]的大前輩之一,不過他出版的研究粗布找不到太多,倒是有youtube,之後再來研究一番。

最後,書中的reference中最想進一步閱讀的是,講述如何更細部量化人際間聯繫強度的《轉化人際關係:Transforming Relationship for High Performance》,除了本書提到的層級(L1/L2)外,當彼此的關係有量化的參考,在很多的評估上都會有很大的轉變(已衝動購物)。

參考資料:

[00]: 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54814[01]: https://psycnet.apa.org/doiLanding?doi=10.1037%2F0003-066X.45.2.109
[02]: https://emergentchange.net/2017/01/06/culture-as-a-core-business-strategy-an-emergent-approach-to-a-living-culture/
[03]: http://drvidyahattangadi.com/edgar-scheins-three-levels-organizational-culture/
[04]: https://womany.net/read/article/15021
[05]: https://medium.com/@Cucurbita/a66d62dce3db
[06]: 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37367
[07]: 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58952
[08]: https://g0v.tw/zh-TW/
[09]: https://www.researchgate.net/figure/The-Experiential-Learning-Cycle_fig2_288172293
[10]: https://sloanreview.mit.edu/article/coming-to-a-new-awareness-of-organizational-culture/
[11]: https://medium.com/serious-scrum/23f37eecae64
[99]: pic source- 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sp-p7uuT0tw

目錄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