達克效應(DK Effect)的美麗錯誤 — — 對無知的無法認知:愚昧之巔、絕望之谷
本篇分享常常被誤解的ㄧ張「愚昧之巔」和「絕望之谷」圖,以及會被與其掛鉤的「達克效應」,更進一步分享其「愚昧之巔」的原本含義,進一步想促進大家多對資訊進行反思,不要自己掉入「愚昧之巔」。
達克效應(DK Effect)的美麗錯誤 — — 對無知的無法認知:愚昧之巔、絕望之谷 Read Post »
本篇分享常常被誤解的ㄧ張「愚昧之巔」和「絕望之谷」圖,以及會被與其掛鉤的「達克效應」,更進一步分享其「愚昧之巔」的原本含義,進一步想促進大家多對資訊進行反思,不要自己掉入「愚昧之巔」。
達克效應(DK Effect)的美麗錯誤 — — 對無知的無法認知:愚昧之巔、絕望之谷 Read Post »
你在開的「檢討會」真的有效嗎? 你是不是也參加過這樣的會議? 專案出了問題,大家圍著白板開始檢討。A 說是時程排太趕,B 說是需求沒釐清,C 建議下次用 Notion 管溝通。主管一邊點頭,一邊筆記下「改善事項」,像是增加會議頻率、修改流程 SOP、重寫規格文件。看起來,我們很積極在學習、在進步。 但奇怪的是,同樣的問題,下次還是會發生。 我們總是在「做得更好」,卻沒有時間問:「這樣做對嗎?」也沒人敢問:「這個目標,是誰定的?還適合現在的情境嗎?」 這,正是大多數團隊掉入單環學習陷阱的真實寫照。如果我們不開始看見背後的「心智模型」,就算改了方法,也只是更有效率地走向錯誤的方向。 單環學習——錯誤後有修正即可的迷思 在多數組織中,「出錯後修正」已經是常態流程。KPI沒達標,就優化流程;團隊合作不順,就換一種溝通方式——這就是典型的單環學習。我們不去看系統哪裡出了問題, 它像是一個設定恆溫的空調系統,只負責讓溫度維持在25度,卻不會去思考:「為什麼是25度?這個溫度真的適合每個人嗎?」 而雙環學習的關鍵,在於它會回頭檢視這些「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設定」——我們為什麼這樣定目標?這個流程是為了什麼而設計?背後的假設還適用嗎?這樣的思考,不只幫助組織避免重複犯錯,更能開啟一種根本性的對話與學習文化。 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罕見。許多團隊和組織都在不斷「改善流程」,卻忽略了一個更根本的問題——我們如何看待問題、如何設定目標、甚至我們隱含的假設與信念,才是導致問題重複發生的根本原因。 在某場跨部門專案檢討會中,團隊成員列出了五大失敗原因,從資源分配不均到溝通效率不足,每個問題都清清楚楚。會議結束後,主管也迅速制定了改善流程的對策。但三個月後,下一個專案仍然出現了類似的問題。這讓大家開始懷疑:我們真的有學到教訓嗎?還是只是一直在修補表面? 這也是行動科學(Action Science)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:「雙環學習」(Double-Loop
雙環學習 VS 單環學習:打造能適應變化的學習型組織——是在解決表面問題,還是在創造新的環境 Read Post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