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求職過程中,Screening 階段是進入面試的重要門檻。Recruiter 會透過一系列篩選問題來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職位的需求。Recruiter 每個提問的背後都有其「目標」,更甚至是「主要目標」要怎麼回應才能進入下一關是這裡想強調的。理解目標可以幫助你在回應時更有效率,並增加通過篩選的機會。本篇將依照問題的分類,為你提供具體的回應建議和注意事項,幫助您在 Screen Stage 的實戰中掌握節奏。
在跳入細節之前,我們先看這段的目標。以下論述從量化求職的觀點來看,都是在思考「如何提升該階段的成功率」,在 Screening Stage 的成功即是進入到面試階段,數據上看的是量化求職的「面試率」。簡單來說,即是你能「回應對方需求」。為此,高層次的建議是每個 Target Job 以上的職缺,都可以為以下問題做個類似以下的表格,考慮對方需求後進行回應。
篩選問題 | 主要目標 | 次要目標 |
---|---|---|
1. 自我介紹 | 1.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| 2. 驗證履歷的真實性、6. 測試候選人的溝通能力 |
2. 工作經驗 | 1.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| 2. 驗證履歷的真實性、5. 降低後續階段的失敗率、6. 測試候選人的溝通能力 |
3. 動機和興趣 | 3. 了解求職動機和文化契合度 | 5. 降低後續階段的失敗率 |
4. 技能和資格 | 1.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| 2. 驗證履歷的真實性、4. 確認候選人的可行性、5. 降低後續階段的失敗率 |
5. 語言能力 | 6. 測試候選人的溝通能力 | 1.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|
6. 時程 | 4. 確認候選人的可行性 | 1.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、2. 驗證履歷的真實性、3. 了解求職動機和文化契合度、5. 降低後續階段的失敗率 |
7. 簽證和工作許可 | 4. 確認候選人的可行性 | 1.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|
8. 薪資期望 | 4. 確認候選人的可行性 | 1.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|
9. 文化適應性 | 3. 了解求職動機和文化契合度 | 6. 測試候選人的溝通能力 |
以下會將這個表格的操作再做更細部的介紹。
1. 自我介紹
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,第一印象也通常來自「自我介紹」。面對很可能已經聽過千百人自介的 Recruiter,我自己的建議是「簡單總結經驗」與「回應需求」,重點介紹你的專業背景和與職位相關的經驗。記得 Recruiter 想確定你是否具備基本的技能和經驗,同時也在衡量你的溝通能力。
主要目標: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這裡強調與職位需求最相關的經驗(JD),確保你的基本條件符合基本要求。不要對方要某技能三年以上經驗,自己卻連回應都沒辦法構成。針對對方的「主要需求」進行 Summary會是這裡的關鍵。步驟上來說是:
- 辨別「主要需求」,可能是有三年以上工作經驗、可能是 Web 3 的經驗等,對方一定有一些列在 JD 上的基本條件要滿足
- 對應自己的經驗,看能怎麼樣介紹(包裝)去滿足對方的「主要需求」。
次要目標: 2. 驗證履歷的真實性、 6. 測試候選人的溝通能力。 在描述時使用清晰、有條理的語言,避免過度花哨、長時間的表達,以證明你的履歷內容是準確且真實的。步驟上可以包涵:
- 論述時自己也對準履歷,相關經驗、數據都扣回能更有幫助
- 在進入正題前可以有一些簡單的招呼,包括 how are you, thanks for your time today 等。保持禮貌通常都不會有什麼大問題。
回應注意事項
- 聚焦需求:在自我介紹中,記得先打開該職缺的 JD !回對 JD 再來強調與職位相關的經驗和技能,才能直接回應公司的主要目標。
- 真實可信:確保你的描述與履歷一致,避免誇大其詞,滿足次要目標中的驗證需求。
- 清晰流暢:展示良好的溝通能力,能用簡單明了的語言。
回應案例:
「
我是 [您的稱呼],
[最重要的關鍵字,最好能是跟職稱有關],專注於 [對方最關鍵的需求] 。
在之前的公司,我 [對方次關心的需求們(建議至多三個)] 。
我對 [對方公司的產品/文化等] 非常感興趣,希望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」
如——
「我是 George,擁有五年的後端開發經驗,專注於使用 Python 和 Django 框架建構 APIs。在之前的公司,我領導了三人的團隊,成功將系統性能提升了30%。我對貴公司「勇於表達」的文化與OOO產品非常感興趣,希望能夠貢獻自己的力量。」
2. 工作經驗
這邊會是更細節的看過去經歷是否與 JD 相符合。回答這類問題時,要準備具體的工作實例來說明你的能力,並盡可能吻合所應徵職位的要求。Recruiter 想了解你過去的工作經歷是否能直接應用到未來的工作中,從而降低招募時的風險。
主要目標: 1. 初步評估候選人是否符合基本要求
這段跟自我介紹類似,或者可以說第一題看的是總結的介紹,這一題就是進入各小成就進一步清晰講述每個成就/故事對應的需求。
次要目標: 2. 驗證履歷的真實性、 5. 降低後續階段的失敗率、 6. 測試候選人的溝通能力
這邊目標一樣類似於「自我介紹」,但差在多了在順細節工作經驗時,Recruiter 會開始在意故事中行為跟公司的契合度,在意的程度不大,但算是開始在意了。
回應注意事項:
- 強調相關性:詳細描述與應徵職位直接相關的工作經驗。如果說剛剛是總結,現在會是快速帶過過去種種經驗,一樣是要回對 JD 的關鍵字與需求。
- 量化成果:在這裡可以多使用數據和具體案例來證明你的能力,但要記得跟你寄出履歷上的數字相差不要太多。
- 暗示「能勝任」: 如果是 Target Job 以上,可以多想想該階段團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。並展示你如何在過去的經驗中解決問題,暗示你能在未來的工作中勝任。例如,如果是新創在 A 輪內的團隊通常正面臨要大量拓展團隊與產品的階段,有餘力就可以針對這塊準備故事;或是大型公司的新產品可能會到的問題,像我自己是做比較多醫材產品出身,就可以提到一些可能遇到的法規問題等。
回應案例:
「在 OOO 公司,我擔任 [身份/任務],專注於 [某個 JD 上的需求] ,該專案 [一些量化數據]。」
「在我目前的公司,我負責過一個串接外部公司 Web API 的專案,該專案每月處理超過 XXX TPS 的請求。我帶領團隊完成了系統優化,將應用程式的載入時間減少了 30%。」
3. 動機和興趣
接著常被問的是「動機與興趣」。這裡 Recruiter 最想看到的是候選人表現出對(1)公司(2)團隊(3)產業或(4)職位的熱情,這邊的關鍵是如何盡可能展示你如何與公司/團隊/產業/職位的契合度。這也是公司評估你長期穩定性的關鍵。
主要目標: 3. 了解求職動機和文化契合度。 表達對公司/團隊/產業/職位的認同,並具體說明該職位如何契合你的職業規劃。建議步驟是——
- 尋找目標職缺的公司/團隊/產業/職位的相關資訊
- 找出契合度最大/自己最有特色的部分。
舉例來說如果你之前都在金融類似產業,就從這邊著手說對這塊很有熱情;那如果都沒有相關(像是轉職者),可以說該公司在OOO文化、產品上很有經驗等,多提一些他們有曝光的活動之類作出關聯。像是說之前在 AWS Summit 看到貴公司的 Eric 參加,就覺得您們一定是內部很嚴謹、也鼓勵員工學習的公司。
次要目標: 5. 降低後續階段的失敗率。強調你的穩定性和成長潛力,降低未來可能因文化或職涯道路不合而離職的風險。
回應注意事項:
- 用你的為什麼回應:清晰說明你為何對該公司和職位感興趣(Your Why),如果能跟自己的價值與過去故事關聯,通常更能有說服力。
- 分享對長期發展的規劃:讓 Recruiter 感受到你的穩定性和對長期合作的期望。我通常會看階段或是透過該公司的 Linkedin 看看他們有哪些職位、最好是能看到那個從我目前這個職位往上 Promote 的案例並舉出來。
- 契合公司文化:展示你與公司價值觀和文化的共鳴。這邊通常會建議上公司官網看他們在意的價值,有些關鍵字是可以被看到的。
舉例來說,WeWork 的就有寫在官網上,我就會用這些關鍵字造句 – https://www.wework.com/zh-TW/mission
回應案例:
「我相信做對的事、為所應為(Do the Right Thing),不僅考量了公司的利益,也要顧及社區與團隊的需求。在一次專案中,測試團隊遇到了技術瓶頸,進度預計會 Delay。我主動聯繫專案和測試團隊,快速召開會議理解他們的狀況,最後得知如果這個技術瓶頸突破,之後對測試會更有效率,反而長期的成本可以降低。因此我們決定稍等他們,將功能分成階段式發布,優先回應最主要度商業目標OOO。」
小結
總結來說,了解篩選問題背後的主要和次要目標,並且針對這些目標進行準備,能夠顯著提高通過 Screening 階段的成功率。無論是自我介紹還是表達動機與興趣,回應時都應聚焦於職位需求,量化你的成果,並展示與公司文化的契合度。掌握這些技巧,將有助於你更好地應對求職過程中的挑戰,邁向面試的下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