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篇[01]提到Tuckman的「團隊發展階段模型」團體形成會經歷的的五階段的概述與理解,本篇文目的是更細部介紹「團隊發展模型」,盤點每個階段的起點、特色與終點,進而補充注意事項與領導者的角色[02][03],再下一篇會細講領導者可以做些什麼
創建期 Forming
起點
在團隊的創建期(Forming)期,是剛開始見面,盤點了機會、挑戰與目標,正要開始準備處理任務。
特色
在這階段彼此會很獨立,並不會主動進行協作。討論會很注重於畫出大家的為什麼,任務的樣貌,對應機會、挑戰與目標
終點
而要進化到「下一階段」,彼此需要放棄「沒有威脅」的舒適並開始承擔衝突的風險。
補充
有趣的是,特別有提到會面環境(Meeting Environment)的重要,對應會有假設在,形塑整個團體。
激盪期 Storming
起點
團體本身開始得到大家的信任,這個階段的開始通常代表著大家把想法丟入,討論已修正要做什麼與執行方式為主。
特色
特色是不斷發生的衝突。當每個個體都來自不同背景,很自然就會有價值觀、習慣的不同所導致的摩擦。討論著重於畫出(1)任務的邊界(要做什麼)(2)如何進行(怎麼做)以及證明(3)我才是對的
終點
這磨合期的終點是「彼此」放下堅持,開始接納不同的意見與特質。也可以說是同理的開始。可以參考U型理論
補充
這個「衝突」不一定是檯面上的,也很有高的機會是大家相敬如賓,但實際上背後卻充滿著懷疑、害怕與焦慮。
有些團隊會想要避免這個階段,然而這些不同意其實是讓團隊茁壯的機會。就算假裝沒事的結果,就是當挑戰來臨時,大家勢必會有再經歷一次的機會。
理想狀況是彼此不會覺得在被「評斷」,能自然的分享自己的觀點與看法。
此時團隊開始有領導的角色負責分派工作。此時就會有人跳出來質疑這些工作,進而讓團隊進展更慢。
規範期 Norming
起點
解決衝突對應會創造更緊密的關係。更尤其是團體有著相同的目標、類似的競爭者時,這階段就會特別顯著。
特色
在這階段,每一個團隊成員都會承擔起責任,並且對目標有著野心,且會去接納不同的想法。討論注重於(1)分工流程,如何進展更順利(2)彼此界線,怎麼互相不打擾
終點
彼此之間的規則、方式(分工模式、溝通底線等)逐漸被摸清。
補充
比較危險的是,大家會想要避免回到激盪期,這個mindset會讓很多對話藏在心裡,進而讓大家不願意去透露真實想法。
執行期 Performing
起點
當團隊的規則、角色被確立,成員都專注於達到共同目標時,此時往往會有預料之外的成功。
特色
成員更完整、自動且能在不用監督下做出好的決策。討論內容主要是:(1)相依獨立,我們怎麼協助彼此(2)支持彼此,怎麼樣幫助你更好
終點
團隊任務達成、完成或失敗。這邊的失敗指的可能是意外導致的,團隊在這階段會致力於反抗意外(不太會放棄),但像是金融海嘯者仍有可能導致失敗。
補充
此時監督者(Supervisor)會漸漸成為參與者,因為團隊自然會有正確的決策。
修整期 Adjourning
起點
團隊達成終點、目標後,團隊即將面臨解散、重組。
特色
任務小組特別有機會經歷此階段,像是學校就是畢聯會、公司就是尾牙小組、公家機關則是緊急處理小組
團隊成員會感到對應失去團隊的失落,也是為何有人說是mourning(哀悼)期。
終點
其他團隊的從前頭開始
參考資料:
[01]: https://medium.com/@Georgech3/43315a227497/
[02]: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Tuckman%27s_stages_of_group_development
[03]: Developmental Sequence in Small Groups
[04]: https://www.cheers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95251